在美国买支枪,有多容易? 在美国, 18岁可以买步枪,21岁才能喝酒 。你可以在体育超市挑选一把半自动步枪,也可以在社交平台上跟陌生人交易二手手枪,甚至还能在家中通过快递收到一把没有序列号的“幽灵枪”,无需登记、无需审查,只需一张身份证。 在一个平均每天有45人死于枪击的国家,买枪,远比买药、买车、甚至吃饭还简单。而当枪口开始对准教堂、学校与街头,控枪与否,早已不是一场政策争论,而是一场生死博弈。 这不是夸张,这是赤裸裸的现实。 在美国,枪支并不是暴力的象征,而是文化的一部分。 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独立战争前,甚至早于建国本身 。 宪法第二修正案明确写道:“人民持有和携带武器的权利,不得侵犯。”这条法律,成为了控枪立法永远无法逾越的高墙。无论是总统、州长、还是普通民众,都必须在这堵法律的阴影下决定生死。 全美有超过6万家可以合法买枪的实体店 ,几乎是肯德基门店数量的三倍。在这些地方,买枪就像买电钻、买洗发水一样简单。 只要年满18岁,在大多数州你就能买到步枪和长枪,而手枪的门槛也不过是21岁。甚至在有些州,买烟和酒都比买枪更加严格。 德克萨斯州就是典型例子,18岁可以买突击步枪,21岁才准买一瓶啤酒。
在查理·科克被枪杀的那天,他正在公开场合发表反对枪支自由的言论。他是特朗普的坚定盟友,仅仅31岁,却在辩论中被人当众开枪打死。 美国星条旗再次为枪下亡魂降半旗 。更讽刺的是,就在他遇害的一周前炒股股票配资平台,美国才刚刚为另一场教堂枪击案降半旗悼念,那里, 多名儿童在前往教堂的路上被当场击毙 。 这些血淋淋的现实,却无法阻止美国人对枪支的狂热 。2020年,全美共有2100万人提交了背景审查,申请合法购枪。而到了2021年,警方在各地缴获了超过2万把“幽灵枪”——这类枪支没有序列号,无法追踪,很多是通过网购的“80%枪”组装而成。只要你有基础工具和一点动手能力,一把杀伤力极强的武器就能在你家车库里诞生。 这些枪支的流通渠道五花八门。 在亚利桑那州,只需要一张身份证,你就能与陌生人完成一把二手枪的交易 。Facebook上的二手枪群组、枪展上的现金交易、典当行里陈列的手枪,都在源源不断地把武器送进普通人手中。关键是,这些交易几乎没有任何审查,买家是否有犯罪记录、是否心理不稳定,没人关心。
价格也从来不是门槛。 一把普通手枪只需200到300美元,相当于人民币一两千块钱 。高端一些的“沙漠黑蛇”售价也不过1.2万美元,而在农村地区,猎枪甚至只要300美元。在这样的价格体系下, 几乎每一个美国中产家庭都能拥有一支甚至多支枪械 。 最令人震惊的,是枪支暴力的受害者越来越年轻,越来越无辜。在俄勒冈州,一名中学生在校园内开枪打死了四名同学。他的父母因疏忽被判十年监禁,而他本人将终身监禁。美国的校园枪击案早已不是新闻,而是常态。越来越多的枪手,竟然来自中小学课堂。 这些悲剧的背后,是美国枪支法律的极端分裂。 在民主党主导的“蓝州”,如纽约州,购枪需要年满21岁,通过背景审查,完成安全培训,提供多重身份证明后才能获得枪支执照 。而在共和党主导的“红州”,如德州、佛州,购枪门槛低得惊人,枪展上的火力足以“摧毁一个小国家”。 即使一些州在努力控枪,但在没有全国统一登记制度的情况下,一州的严格,敌不过另一州的放任 。联邦政府不能建立全国性枪支数据库,这意味着枪的总数、流向、使用记录都无法追踪。最保守的估计是,美国有超过2亿支枪;而更高的估计数字,则超过了4亿。也就是说,在美国, 人均至少一支枪,有些家庭甚至拥有枪械库 。
控枪派与拥枪派之间的斗争,已经从议会蔓延到街头 。控枪派呼吁立法限制枪械流通,推行全国登记制度,而拥枪派则坚信:如果控枪,坏人就会有枪,而好人却没法自卫。全国步枪协会(NRA)是拥枪派的中坚力量,拥有400万会员,资金充沛,舆论渗透力极强。他们常用的宣传语是:“等你需要用枪自卫时,你就会庆幸自己有一把。” 在这种舆论环境下,甚至连“城堡法”都成为了争议焦点 。这项法律允许公民在自己家中开枪自卫,只要能证明“被逼无奈”即可合法击毙入侵者。可如果对方没死,反而可能反诉你非法伤害。于是,有教官私下建议:“死人不会说话。”这句冷酷的话,背后是滥用暴力的阴影。
当枪口开始对准异见者、儿童、教堂与校园,整个国家的逻辑也随之错乱 。从“不同意见可以辩论”,一步步滑向“观点不合就开枪”的极端。查理·科克的死,不只是一个政治人物的陨落,更是美国社会撕裂的缩影。而当民众面对暴力已不再震惊,只能说明——枪,已经成为了美国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。 控枪炒股股票配资平台,在美国,早已不是技术问题,而是文化与制度的博弈。 枪支自由,是美国的骄傲,也是它的诅咒。
众诚速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